“我前段時間賣了18頭牛,收入大約在45萬元左右,還有4頭牛即將要出欄,能賣個10萬元左右。”近日,在德江縣平原鎮坳田村肉牛養殖示范園,牟欽朋高興地對記者說。
牟欽朋是示范園股東之一。2018年,原本在外打工的他,聽說村里修建了肉牛養殖示范園區,就下定決心回來發展產業,如今他的圈舍里,還存欄肉牛39頭。
坳田村是德江縣出了名的“養牛村”。2018年,該村采取“合作社+園區+養殖戶”的“抱團式”肉牛養殖發展模式,建成一個占地面積500畝的養殖示范園區,共入駐了13戶養殖大戶。去年以來,園區共銷售肉牛500頭,產值約1250萬元,13戶股東均純收入30萬元以上。
除了“抱團”的13戶養殖大戶外,坳田村其他村民也幾乎都建有牛舍,發展肉牛養殖。目前,全村養牛20頭以上的大戶有24戶,整村肉牛存欄量1200頭左右。牧草種植面積達500畝。
另一邊,在德江縣穩坪鎮金莊村金秋花椒種植合作社的花椒基地里,近20名工人正在施肥。
據悉,這片花椒基地是金莊村村民張小明的產業。2017年,在外創業的他選擇回鄉發展花椒產業,在村里流轉了800畝地種植花椒。2018年,又新增了400畝。
“2017年發展的這批花椒,在2020年初掛果了一百多畝,總產值12萬元。今年,花椒將達到盛產期,預計最少能收獲30噸干花椒,按市場價估算,產值有100多萬元。”張小明說。
據了解,金莊村現有花椒2300畝,全年帶動就業超3萬余人次,發放勞務費130多萬元。2020年,全村鮮椒產量達26.5萬公斤。
據悉,近年來,德江縣把肉牛和花椒作為推進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主要項目,形成了“2+N”產業發展格局,實現了“戶戶有增收項目、人人有脫貧門路”的目標。(記者 涂靜 李倩倩)
其他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