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冬已至,萬物沉寂。在各地農業產業都進入“冬眠”時,在五岔村的食用菌基地內,卻迎來了熱火朝天的豐收。
1月12日,記者來到黔東南州劍河縣革東鎮五岔村的食用菌種植基地。一個個排列整齊的育菇大棚內,來自周邊鄉村的采摘工人正忙碌地采摘著新長出的平菇食用菌。
“這是去年11月左右種下的菌棒,因為我們是恒溫的育菇大棚,并不受到寒冷天氣的影響,因此目前基地內的平菇已經進入了豐產期。”貴州建江菌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敏說道。
據吳敏介紹,因時下正是平菇市場緊缺期,劍河縣依靠恒溫大棚培育出來的平菇目前在周邊市場上頗受歡迎,價格也比起往常時候要高上將近一倍。
“平時都是一斤1.5元左右,現在冬季能賣到2.6元。”吳敏說,目前基地內每天能產三千斤左右的平菇,最多時可達一萬多斤,但依然供不應求。產出的平菇在保證縣內供應的同時,還會銷往廣西、湖南、重慶等地。
在育菇大棚外,幾名工人將采摘好的平菇從籮筐中篩選出來以后,整齊地放入包裝紙箱中,隨后熟練地進行打包封裝。
“剛來這邊沒多久,以前在岑松的食用菌基地也干過,聽說這邊需要工人就過來了。”工人王玉德一邊篩選著平菇一邊說,基地離家近,一個月能有2800左右的工資,已經非常知足了。
“現在我們基地內每天大概會有60多名工人在這里工作,多時會有80多人。但目前只有一部分的大棚利用了起來,如果將基地內的所有大棚利用起來的話,屆時用工人數可達到數百人的規模。”五岔食用菌基地負責人吳志魁說。
據悉,目前基地的25個大棚一共種植了47萬棒平菇菌棒,在今年3月份結束采摘以后,還計劃引進姬松茸等珍稀食用菌進行種植。
屆時五岔食用菌基地將主打珍稀食用菌種植,聯合劍河縣食用菌產業園、關口高效農業種植示范園,依靠劍河縣“二園八基地十三區”食用菌發展格局,打造出劍河縣珍稀食用菌品牌,進一步拓寬劍河縣食用菌市場。(記者 歐陽章杰)
其他評論